仅一视点:我们缺少创新性思维吗?
最近看了不少关于2016国际消费电子产品展(CES)的报道,大家纷纷表现出对中国企业展品缺乏亮点的失望。有人甚至说中国企业展出的产品不是展示给世界看的,而只是展示给国人自己看的。除了一款乐视与法拉第联合推出的FFZERO1概念汽车产品外,其他基本看不到原创的自主创新产品和概念性产品。由此引出的话题就是:我们缺少创新性思维吗?
这个话题似乎有点大。也许从比较心理学的角度切入比较适合。我们知道,无论是动物还是人,其行为模式往往都是从经验开始的。当发展到人类社会,人们的社会行为除了经验之外还会受到诸多环境、风俗、制度甚至习惯的影响。假如我们单从教育体制上去比较一下中国与欧美发达国家的异同则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中国教育体制下培养出来的孩子往往都是学霸型的,解题能力特别强,学习内容面面俱到,孩子自己往往没有选择学什么的自由。最终导致很多学子走上社会之后学无致用或对所学专业毫无兴趣。而西方发达国家则注重个性化教育和学生兴趣的培养。老师会不断启发学生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并动手尝试找到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单从这一点,我们大概不难看出环境,规则、教育、习惯等从源头上对我们的创新性思维有着或多或少的牵扯与困囿。
再回到当下的中国科技现状,总感觉我们对未知世界尚缺乏各种“凡尔纳”式的幻想。我们有众多的中小微型科技公司,虽然不能象国外比较牛叉的科技公司那样设置专业的未来学家一职,但我们当下迫切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努力打破思维常态,不妨把未来想象得更奇幻一些,甚至更“疯狂”一些。或者,打破所有体制、平台、界限、精神的约束,让整个社会都处于一种真正开放和自由的状态,从而激发人们开马行空式的思维潜力。最近看了一则央视新闻,说国家正在研发的嫦娥四号探月卫星,拟向全社会征集科技创意,邀有志于航天梦的人们都可以参与研发,共同实现登陆月球背面的梦想。我觉得这个开放式的尝试打破了国家航天领域长期以来封闭研发的状态,能激发全社会的创新热情与智慧结晶。这就是一种颠覆和打破。
在互联网时代,最先要打破的应该就是各种僵化的机制对人们创新思维的约束。譬如早九晚五式的上下班制度,对于科技公司来说很容易从精神上困扼工程师们各种信马由缰的灵感。在这个看似不起眼的细节上,谷歌早就意识到了。在中国苏州,有家叫仅一测控的科技公司也意识到了。在仅一测控,一切皆以项目为中心。工程们上下班从没有打卡的习惯,更不用担心家里有事不来办公室老板会扣你薪水。甚至你上班喝茶闲聊打游戏都不是问题,只要努力完成项目预期或超出预期。心动不?人们常说,一个公司的文化就是这个公司老板的文化;同样,一个公司的未来也取决于公司管理者的个性与价值趋向。仅一测控的带头人龚小林先生有句名言:我们要站在未来回望现在。未来,作为专注于物联网领域深度研发的领军者,仅一测控在成功完成了智慧交通中的车载称重控制项目之后,又将投身于对人工智能领域的无限憧憬与探寻之中。
《礼记•中庸》有言:破则立,从则平。如果我们不打破种种旧的规则、习惯和思维方式,就会永远处于盲从与停滞状态,很难建立起中国科学技术领先于世界的新常态。
苏州仅一测控技术有限公司网站备案号: 网站制作:(股票代码:830770)